6月18日凌晨,上海石化乙二醇装置发生爆炸,造成1死、1伤。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安委办对该起事故实施挂牌督办,经市政府同意,市应急局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在7月14日的“2022民生访谈”中表示,目前事故调查正在抓紧推进,这起事故主要暴露出三方面问题。
一是安全风险识别不到位。对老旧装置长期运行后出现的风险隐患辨识不足,对部分管线泄漏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后果预判不足。
二是隐患治理不及时。将类似“打补丁”的应急处置方式作为常态化堵漏方式,处置完成后未及时修复、更换,隐患未得到根本消除。
三是生产管理不到位。在类似管线出现多次泄漏的情况下,未组织分析原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及时吸取上海石化“6·18”爆炸事故教训,上海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集中整治,涉及重大危险源专项督导检查、化工园区和企业老旧装置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
一是成立了事故“后续处置及隐患回头看”工作小组,指导上海石化全面开展问题隐患排查、复查整改等工作。
二是在全市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风险隐患排查。事故发生当天,立即要求各区排查高风险点、高风险单位,对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指导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事故多发势头降下来。
三是深化老旧装置专项整治。上海作为老工业基地,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建设年限比较久,对这部分装置进行全面梳理,通过企业自查、专家评估等方式系统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实现“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
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上海有化工园区、大型油气储存基地,还有一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上海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市消防救援总队,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和专家,对上述园区、企业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和问题隐患排查,制定了“一园一策”“一企一策”的整改提升方案。
对于一些生产工艺风险比较大的企业,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要求他们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加快“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工作进程,采取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不断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