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应急管理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天下午,我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来举行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局局长郭治武先生、防汛抗旱司司长陈敏先生、监测减灾司副司长袁艺女士、救灾司副司长来红州先生,请他们介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通报4月份全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
一、4月份自然灾害形势。
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对4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4月份,全国自然灾害以风雹、洪涝、地质灾害、低温冷冻灾害为主,地震、干旱、雪灾、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225.4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3人,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
4月份全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全国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季,南方多地遭受强对流天气,风雹灾害点多面广。二是全国降雨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南方强降雨引发局地洪涝和地质灾害。三是冷空气过程次数较常年同期偏多,但强度整体偏弱,中西部地区遭受低温冷冻灾害,未造成较大影响。四是西部地区发生两次5级以上地震,无人员伤亡。五是华北、西北、西南局地旱情初显,华南地区旱情基本解除,全国森林草原火灾起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二、4月份安全生产形势。
4月份,全国共发生事故1425起、死亡1241人,其中较大事故31起,死亡99人,特别重大事故1起,即湖南长沙市望城区“4·29”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造成54人死亡;未发生重大事故。总的看,4月份事故总量延续了一季度稳步下降的态势,环比、同比均有所下降,但发生了特别重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四个突出”:
一是建筑业坍塌事故多发,特别是建筑物修缮、排水设施施工等环节和人员密集场所事故多发,暴露出部分地区和企业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问题突出。二是矿山较大事故起数同比上升,盗采屡禁不止,违法违规开采问题突出。三是制造业典型事故多发,有的化工企业在短期内屡屡发生事故,有的省份今年以来工贸行业爆炸事故多发,部分工贸企业受疫情和市场因素影响库存高企,仓储环节火灾风险突出。四是交通运输领域重大涉险事故多发,其中渔业船舶、水上运输和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突出。
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将指导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深刻吸取近期典型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全力防范重大风险,切实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以上是向大家通报的4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
各位记者朋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近期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统筹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准备。
下面,请袁艺副司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应急管理部监测减灾司副司长 袁艺: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感谢大家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关注。下面,我就简要通报今年汛期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及有关防范应对工作准备情况。
经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会商研判,今年汛期(5-9月份)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其中,北方地区江河汛情偏重,强对流天气可能多发,洪涝和风雹灾害风险高;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强度总体偏弱,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西北和南方地区地质灾害可能多发重发;东北、华中和西南等部门地区森林火灾风险高;华东、华中和新疆等地可能发生夏旱。考虑到极端天气灾害叠加疫情防控等情况,今年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抢险救援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对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出批示,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电视电话会议、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国家减灾委和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会议,对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应急管理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全力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防范应对工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一是强化完善制度和机制,推动责任到岗到人。立足于抓早抓实,围绕做好防汛工作准备、加强基层防范应对极端暴雨工作、完善强对流天气应急预案等制定印发多个指导性文件。多次召开视频调度会议,指导有关部门地区完善联动工作机制,落实预警响应行动措施,切实防范应对地震、强降雨等灾害风险。部署开展防汛检查,较往年提前通报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推动各地落实责任、修订预案、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做好各项应对准备。
二是强化灾害会商研判,做好预警与响应行动衔接。密切关注灾害风险趋势变化,每月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单位开展灾害综合风险形势会商研判,公布灾害综合风险形势,对灾害高风险地区及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响应提示。指导地方应急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健全完善联合会商研判机制,增强工作前瞻性和针对性。
三是强化应急响应处置,迅速组织避险转移。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时刻保持应急状态,确保突发灾害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按规定启动应急响应、调配力量物资,对受灾地区给予指导支持。吸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应对处置教训,部署推动有关地区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新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针对城市地铁等重大设施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等重点区域,督促指导制定疏散转移和停工停运等针对性方案,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
四是强化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救援救灾救助准备。推动各地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应急预案,抓紧补齐防汛抢险和救援救灾物资。优化完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布局,装备配备一批先进适用装备,进一步完善了与军队和相关专业救援队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5月11日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代号为“应急使命·2022”,进一步检验队伍力量实战化能力。
五是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工程设防标准。中央财经委部署的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全国调查任务,国家灾害综合预警平台基本建立,重点领域的抗灾设防水平大幅提升。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完成,一批新的防灾减灾救灾工程项目即将启动实施。持续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五进”等活动走深走实,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不断提升。谢谢。
主持人 申展利:
谢谢袁艺副司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日前,应急管理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2”抗震救灾演习,去年在四川也举行过这样的演习,请问今年和去年有什么不同?取得了哪些效果?谢谢!
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局局长 郭治武:
很高兴回答记者同志的问题。2021年5月14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雅安市联合举行了代号为“应急使命·2021”的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检验性演习,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大规模抗震救灾综合性演习,各方面的反响良好。今年5月11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又在张掖市联合举办代号为“应急使命·2022”的高原高寒地区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实战化演习。去年的演习突出检验性,全面检验新一轮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应急预案体系、指挥协调机制、抢险救援能力建设情况;今年的演习突出实战化,着力研究探索高原地区和高寒缺氧条件下救援力量投入、技术战法运用、综合保障方法。
“应急使命·2022”演习共投入各类力量5000余人、大型航空器9架,动用部分铁路、航空、公路运力资源和一批先进的指挥、救援等装备器材,区分拉动检验、指挥演习、综合演习三个阶段组织实施。今年的演习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更加聚焦高原高寒特点。紧紧围绕高原高寒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条件实景构设演习环境、设置演习科目,突出灾害先期处置和重点灾种灾害、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目标的抢险救援行动。二是更加注重专业精准用兵。汲取借鉴青海玉树“4·14”特大地震抢险救援的经验教训,坚持就近用兵、量灾用兵,将具有高原高寒地区救灾能力的专业化应急力量成建制投入灾区展开救援行动。三是更加突出指挥协调功能。将指挥要素演练贯穿演习的三个阶段,练谋划、练指挥、练协同、练处置;并首次建立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协调中心,对进入灾区的社会应急力量和志愿者行动进行全面协调保障。
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有力指导和应急管理部党委、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应急使命·2022”演习获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演习:一是强化了应急资源统筹协调效能。实现了国家、地方、军队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同步响应,应急资源统筹运用;消防、解放军、武警和专业、社会等应急力量快速到位、协同作战。二是促进了应急力量实战能力提升。演习对57支参演队伍3700余人进行实兵实装拉动检验,全程组织对其应急准备、快速出动和救援处置能力进行评估。三是推动了基层应急准备工作落实,立足破解基层应急准备工作薄弱的难题。这次演习,按照灾害应对实际强化基层先期处置行动,推动基层完善应急响应、自救互救、信息报送和应急保障等制度机制。四是探索了复杂条件下的保障方式。参演队伍面对雨雪冰雹、大风扬沙等恶劣极端天气,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有效探索了开展自我保障、野外宿营、安全防护等方法路子。
实战化演习是应急训练的最高形式,也是提升应急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每年根据灾情发展变化,指导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应对重特大灾害演习。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检验性、实战化演习工作深入开展。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当前各地也在陆续进入汛期,今年汛期的总体形势如何?将如何应对?
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 陈敏: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气象和水利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海河、辽河、嫩江等流域可能有较重汛情,长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东南沿海诸河有可能发生区域性洪水。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台风影响偏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今年以来,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的问题,国家防办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地方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基层防范应对极端暴雨工作的指导意见》。4月14日,国家防总召开了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王勇国务委员对今年工作进行全面的动员和部署。近日,国家防总向社会通报了2288名全国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国家防总对七大流域重点省份和水电站安全度汛,正在开展汛前检查工作,同时我们近期还将分别与湖北、吉林两省防指联合开展防汛演练。
下一步,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抓细抓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主要突出这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抓好防汛抗旱准备。督促各地汛前完成应急预案的修订,认真开展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改,实施清单动态管理,指导各地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加强防汛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突和防灾自救能力。
二是突出抓好江河洪水应对。密切监视雨情汛情发展变化,特别是北方流域汛情发展变化,加强联合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相关应对工作。
三是突出抓好极端暴雨防范。强化暴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叫应”机制,健全临灾“关、停”等刚性约束机制,果断组织人员转移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四是突出抓好抢险救援救灾。统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抢险队伍和社会抢险救援力量,加强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协调对接,强化实战演练和联动,做好重点区域预置布防,及时开展抢险救援。做好救灾救助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五是突出抓好指导支持。根据汛情旱情灾情发展,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加强指导,加大经费物资支持力度。严明防汛纪律,督促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履职尽责,严格落实国家防总险情灾情报告制度,坚决杜绝迟报瞒报。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谢谢主持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救灾基础相对薄弱,请问在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救灾救助工作方面,应急管理部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对防范因灾致贫返贫、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何考虑与安排?谢谢!
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副司长 来红州:
非常高兴在这里与记者朋友们分享这方面的工作信息。应急管理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立足部门工作职责,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督促指导各项救灾救助政策落细落实,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一是高效有序响应。针对高寒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等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按照预案有关规定酌情调整国家救灾应急响应启动标准,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救灾救助工作。
二是加大款物支持。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受灾省份,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中央救灾款物支持措施,去年向120个脱贫摘帽县安排中央救灾资金5亿元,向25个脱贫摘帽县调拨中央救灾物资5万余件,支持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三是加强重点倾斜。在安排中央冬春救灾资金时,向“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所在省份倾斜,去年共向535个脱贫摘帽县安排资金18.7亿元,向176个脱贫摘帽县调拨御寒保暖类中央救灾物资9万件,帮助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四是提升保障能力。积极协调推动落实基层备灾能力建设资金,向293个脱贫摘帽县安排9.58亿元资金,购置救灾物资387.5万件,有效增强灾害应对和物资保障能力。
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继续加大对农村脱贫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救灾款物拨付,帮助做好灾害应对工作;积极推动相关规划和重点项目落地,加强基层备灾能力建设,提升救灾和物资保障水平;会同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健全防范因灾致贫返贫协调机制,精准组织开展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更好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谢谢!
总台央广记者: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于今年底完成主体工作,请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普查结果将如何应用?谢谢。
袁艺:
谢谢您的提问。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总体安排,2022年是普查工作收官之年,将完成主体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强化统筹协调,周密组织实施,层层压实责任,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完成全国普查调查任务。截至目前,自然资源(地质、海洋)、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应急管理、气象、地震等行业全国调查工作已全面完成。住房城乡建设、林草等行业外业调查任务重,即将完成调查收尾。
二是全面开展评估与区划工作。国务院普查办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协同完成“一省一县”、“一省两市”评估与区划试点工作,验证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培养锻炼地方评估与区划技术团队,为开展全国评估与区划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夯实普查工作技术体系和工作制度体系。先后制订完善普查实施方案、调查和评估与区划类技术规范106项,开发建设软件系统平台,统筹数据安全与应用,支持全国普查调查和评估区划工作的开展。制订出台普查人员队伍管理、成果入库与共享管理、督察督办、普查工作安全管理等系列工作制度,推进普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在普查成果应用方面,国务院普查办出台普查成果应用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重点在提升灾害防治基础能力、应急管理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指导各行业、各地区用好普查资料、软件系统平台和技术规范。目前,普查成果已在试点地区和行业部门得到初步应用。
总台央视记者:
去年河南郑州水灾暴露出我国城市防洪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请问如何推动各方在这方面补短板和强弱项?谢谢!
陈敏:
谢谢你的提问,我觉得这个问题也确实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去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针对灾害暴露出的城市排涝的基础设施薄弱、防汛体制机制不完善、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配合有关部门,扎实做好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
一是国家防办印发了通知,要求各地认真组织学习《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深刻汲取教训,做好查漏补缺和改进提高工作,切实做好汛前的准备各项工作,抓紧做好责任落实、机制健全、预案修订、隐患排查、力量准备、培训演练等备汛工作。
二是近期,国家防总通报了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的行政责任人。住建部也公布了全国692座城市的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名单,压实各级政府的城市防洪排涝的责任。
三是国家防办印发了加强地方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的指导意见,要求抓紧修订预案,落实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及时开展预案演练。国家防总近期还将联合吉林省防指开展长春市防洪防涝的演练。
四是国家防办还印发了加强基层防范应对极端暴雨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乡镇(街道)、村(社区)这一级的防范极端暴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因为防御极端暴雨的实际情况下,基层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我们做好抢险救援的第一道措施。
五是协调相关部门全面排查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防洪工程设施特别是水库、行洪河道、蓄滞洪区、山洪灾害威胁区、城市低洼易涝区等重点部位的隐患,督促相关方面及时地整改防洪隐患,汛前无法完成整改的,我们要求落实度汛措施和相关责任人。加大防洪工程的设施和城市防涝设施的建设,来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相关部门一起,共同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标准提高、防汛体制机制的完善、基层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暴雨洪涝灾害防范应对等工作,确保城市防汛安全,也确保人民生命安全。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航空救援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前几天的抗震救灾演习中我们也看到有航空救援力量参演,请问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如何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郭治武:
谢谢你对航空救援体系的关心。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发展改革、财政、民航等有关部门,以及军队、地方、航空企业等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从制度上作出长远安排。结合航空救援需求和财力物力保障实际加强资源统筹工作,每年统一部署、动态调整90余架航空器,完善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航空救援保障基础设施,与军民航相关部门初步建立航空救援快速申报审批机制,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在四川冕宁“4·20”、云南玉龙“4·23”火灾,湖北疫情防控,长江、淮河流域性洪水等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仍处于初创时期,这个现状尚未得到彻底改变,特别是在航空应急救援的体制机制和航空灭火大飞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短板还比较多,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协调解决。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突出关键力量建设,加快推进灭火大飞机破题,强化大中型直升机统筹,指导各地加强训练演练,并结合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做好航空保障基地建设。
二是突出协调机制建设,纵向上加强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对接指导,横向上加强与相关部门、军队和企业的工作协同,强化资源共享共用,协同高效调用各方资源参与航空救援,形成整体合力。
三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地方履行属地保障服务主体责任,规划建设一批野外停机坪、起降场、取水点,构建航空应急救援保障网络。
四是突出法规制度建设,统筹推动和安排航空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完善工作,规范航空器租赁、调用程序和安全管理工作。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灾害信息员在灾情统计报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否介绍一下这支队伍的情况,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来红州:
谢谢您关注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准确统计报告灾情,是高效有序做好抢险救援救灾工作的先决条件。灾害信息员承担灾情统计报送和管理职责,是构建全国灾情报告系统的重要力量和具体实施者。目前,我国已构建完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体系,总量已达100余万人,多为基层干部兼职,覆盖全国所有城乡社区,多灾易灾地区还实现A、B角的配备。
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我们大力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开展分级培训,升级信息化的报灾平台,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也暴露出人员更替频繁、工作进展不平衡、能力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为此,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规范化管理。继续完善全国灾害信息员数据库系统,对各级灾害信息员实现动态管理。从管理制度、培训体系、教材编制、示范建设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灾情报送工作。
二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指导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持续推进灾害信息员分级培训,通过在线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灾害信息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报灾水平。
三是健全保障激励机制。我们将从完善保障制度、提供优惠通信套餐、发放免费培训教材、强化宣传报道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同时,指导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探索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努力解决基层灾害信息员在交通、装备、津补贴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我们关注到,应急管理部每月公布自然灾害情况和灾害风险形势分析,还会不定期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请问这样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效果如何?
袁艺:
谢谢您的提问。应急管理部每月公布自然灾害情况和灾害风险形势分析,不定期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按照“三定”规定,应急管理部负责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灾情报告制度,负责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开展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开展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履行职责使命的具体举措。
二是坚持关口前移和综合减灾,通过多部门联合会商,综合研判各领域灾害风险形势,有针对性地提醒各地和各有关方面做好防范应对准备。特别是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各地强化预警响应行动和应急准备,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三是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防灾减灾工作,教育和提醒社会公众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根据风险分析结论,有针对性的做好个体防护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加强部门协同,已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20多个部门和单位以及有关地方建立了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机制,在每月底、重要节假日以及重大灾害过程时组织开展部门联合会商,并视情组织次生衍生灾害风险分析,提出防范应对建议。去年以来,应急管理部已对外发布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16期,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信息73期,公众关注度整体较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近期,南方遭遇了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请问有哪些特点?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好防范应对工作?谢谢!
陈敏:
5月9日到14日,南方地区遭受了从西向东出现了一次比较强的降雨过程,可以说是今年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其中广东省这次降雨过程为2003年以来5月最强的一次。总的来说,这次强降雨过程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广。这次降雨的落雨区覆盖了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有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全国有38条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警洪水,部分地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洪涝灾害。二是持续时间长。本轮降雨从5月9日中央气象台发布蓝色预警到14日解除预警,前后历时6天以上,广东中部和南部沿海、广西东北部等地强降雨和前一轮的降雨高度重叠,暴雨和大暴雨持续时间大约有2~4天。三是累计雨量大。部分地区累计的面雨量达到了100~300毫米,其中广东清远、阳江、江门、珠海、深圳等地过程降雨量达到了400~600毫米,其中最大点累计雨量在中山市三乡镇,达到800毫米。四是局地雨势猛。特别是广东全省有17个市县出现日雨量超过2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其中,广东的江门台山市赤溪镇最大日降雨量达572毫米,阳江阳东区大沟镇最大小时降雨量达到149毫米。这也是近年来所少见的。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要求,强化防范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一是滚动会商部署防汛工作, 5月8日以来,我们每天都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联合会商,密切监视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国家防总有关成员单位也加强了部门协调联动,全力地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二是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刚才说了,我们把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强化联动,今年5月9日国家防总就启动了防汛IV级应急响应,5月1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我们紧接着就提升到防汛III级应急响应,并立即向降雨比较大的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派出专家组指导地方防汛工作。
三是迅速派出消防救援力量,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参与抗洪抢险136起,消防救援力量出动了4563人次,出动的车次也达到了231辆次,营救和疏散被困群众293人。
四是强化人员主动避险转移,这次我们是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受强降雨影响的相关省份认真贯彻这项要求,紧急转移避险群众达到29.5万人,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申展利:
好的,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